外贸数据作为今年首份经济半年报率先出炉。 7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正式对外公布了我国今年1—6月的进出口数据,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进口4.73万亿元,下降4.7%;贸易顺差1.67万亿元,扩大5.9%。
不难发现,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未走出下行通道,进出口仍然呈现出“双降”态势。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全球贸易延续萎缩态势,国内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综合来看,上半年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全球需求疲弱状况未见好转,世界经济延续低速增长态势。今年前4个月,无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都表现为下降。据海关总署最近对2600多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有67.6%的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
二是国内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3月起恢复临界点之上,但仍呈现低位回落的态势,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自3月份以来也呈回落态势。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对进口形成抑制。
三是企业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对企业外贸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正在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并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欧、美、日等发达市场也在实施再工业化的战略,跨国公司调整全球产业布局,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这使得我国出口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重挤压。
针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今年以来,国务院和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与外贸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随着一批“真金白银”政策协同作战稳外贸以及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拓展、大宗商品价格同比跌幅收窄和近期全球贸易略有回暖等因素发力,二季度我国进出口有所回稳。
即便如此,下半年全球贸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世界贸易组织7月8日发布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99,预示今年第三季度世界贸易增长仍将持续低迷。因此,三季度我国出口再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先导指数也显示,该指数在一季度呈现低位波动,到二季度先是环比上升,再又连续两个月回落,表明三季度我国出口再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另外,下半年随着国内需求走弱以及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进口的情况也难言乐观。中国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没有变,或将进一步抑制我国进口的规模,出口也难现趋势性改善。
不过,各项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促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释放。例如当前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在下降,一般贸易在上升,显示贸易正告别过去30多年的旧模式,转向新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出口上升比较快的领域就出现在 “一带一路”、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自贸区、跨境电商等方面。还有多数外贸企业都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积极培育新优势等方式应对外贸下滑压力。
正如此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上海调研外贸形势时所说,当前,外贸传统动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新的动能成长势头明显加快,外贸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因此,下一步,新型贸易形态的扶持政策或将加快落实,以力促新旧动能的早日转换。